2015年9月2日 星期三

104學年度上學期學校日校長的話--「把校園當山林冒險樂園」

親愛的家長、老師、孩子們大家好:
    上任2 年,從學校願景的形塑,目標的掌握,行政效能的提升,教學品質的增進,學生多元且適性的學習,結合特色課程的校園營造,資源的統整,己讓
雙溪國小脫胎換骨,我們己走過幽谷,力挽狂瀾,擺脫少子化學校裁併校的危機,一躍成為台北市最具特色的小學,二年來我們全力發展學校特色,特色發展卓然有成,已連續2年獲得教育部認證通過為「特色學校」「教育部指定戶外探索標竿示範學校」「臺北市藝術亮點學校」,也是臺北市教育局認證通過的「教育
111標竿學校」,今年在『2015 Best Education KDP全國學校經營與教學創新KDP國際認證獎』,更榮獲『優等』獎,我們有效行銷學校特色,已讓大家看見雙溪。
    小學部的學生人數從102年的72人,103年的83人,至104年大幅成長至104人,一年級新生報到人數更達27人;幼兒園從102年的20人,103年的25人,至104年的30人滿額;在各校學生數不斷流失的洪流裡,雙溪國小學生數不減反增,而且以「體驗是無可取代的學習」,重新建構屬於孩子們的學習樂園,翻轉傳統教育模式,走出台灣未來學校的模式,應該是吸引學區外學生到雙溪國小就學的主要原因。
走入森林,愛上大自然
    104年的兒童節淨山及超越巔峰活動,師生從吟風樓出發,往翠山公園邁進,在翠山公園入口全校親師生合影,接著沿著步道爬大崙尾山,沿途風景秀麗可遠眺台北盆地,在大崙尾山山腰處設立休息點,師生在此喝水、吃點水及談天說地, 2桶冰紅茶供應,讓每一位孩子拿著水壺補充茶水,以備後面的行程所需,稍作休息後,全體師生再往大崙頭山的好漢坡挺進,學生個個爬得喘氣如牛,大呼好過癮,終於攻頂成功,大崙頭山的山頂有一四方水泥亭及廣闊的平台,附近腹地大,有涼亭、石桌、石椅可供師生休憩,而山頂前後展望俱佳,前方視野可遠及淡水河對岸的觀音山,後方則碧山至五指山形成綿綿的山巒綠海。休息後,循原路折返至大崙尾山山腰,孩子們在中途休息點再補充茶水,解放疲憊的身心,稍作休息後,一、二年級循翠山步道回校,三~六年級則再向大崙尾山攻頂,這裡的山路是泥土路,泥土路質樸,少人工斧鑿,保留著自然原味。林蔭極為迷人,一路上雖然有不少爬坡, 然而因天氣涼爽,沿途森林秀麗,步道採自然工法,踏踩土石舒適,走來不覺疲累,反覺山林幽意盎然。雙溪國小主張走入森林,和大自然親近,認識大自然,了解大自然,進而愛上大自然。
冒險體驗,培養勇氣
    我們以「山林冒險」為主題發展特色課程,善用本校獨特的自然野地、山林環境、生態資源、生物多樣化、校園步道及森林遊樂場所,讓學生的學習能與熟悉的在地特色結合,深化學習經驗;透過教師專業對話,發展一至六年級課程,於綜合、健體領域時間實施教學,以更貼近學生學習需求。我們規劃「冒險體驗」、「生態探索」、「巧手天工」、「文創藝術」四大特色課程,建構安全、有效的體驗學習情境,提供學童體驗真正的高峰經驗,讓他們面對挑戰,培養勇氣、自信與獨立自主之學習精神,孩子在此能放開心胸多元展能,成為身、心、靈健全發展的孩子。從幼兒園小小孩開始,每個人都要練習爬樹,一年級學走繩,二年級去攀岩,三年級玩垂降,四年級滑降,五年級溯溪,六年級畢業前要通過大擺盪、12公尺垂降、88公尺滑降、7公尺攀樹….等的考驗,才能拿到畢業證書。因為體驗冒險,我們的孩子充滿了勇氣與膽識,更敢放手去面對更多的挑戰與困難,雙溪國小以「體驗是無可取代的學習方式」的教育理念,創造教育現場讓學生動手體驗,以「學生體驗學習」為發展重點,內化合作學習,善用獨特的自然野地和山林環境,打造一座山林教育奇蹟學校,創造具感動力的學習樂園。
小田園教育,學會感恩惜福
    從幼兒園開始,每個雙溪國小的小朋友,都要認養一塊地或一個盆栽,自己當小農夫,選擇想要種的蔬菜及水果,收成後把成果入菜,請同學品嚐,孩子們學會了如何育苗、種菜、澆水及除蟲的方法,學到了生活技能,也變得勤勞多了,不會再挑食與浪費食物,家長們紛紛感謝雙溪國小師生提供這樣難得的體驗經驗。。
一分耕耘一分收獲,種稻收割慶豐年
    在農糧署的補助與農會及農友的協助下,雙溪國小開始進行種稻體驗課程。雙溪國小在至善路承租水梯田種稻,由小朋友親自整地、育苗、插秧、搓草、除蟲、觀察、收割及打穀碾米等,這一系列的課程,讓孩子走入田裡。種稻採用自然農法種植,沒有農藥、沒有施肥、全靠稻子自身的能量來生長,雖然沒有很漂亮,可是卻是有機的、最健康的米。聽說田裡還有泥鰍、鱔魚、烏龜、蜆仔…所以割稻的時候,看到滑滑的不要以為是蛇喔,我們都市小孩可以一起來「摸蜆仔兼洗褲」,是非常難得的經驗。
    還有韓國、新加坡、香港、大陸、美國等國內外學校參訪交流時,也都一起參與了這樣的體驗課程,現場教導打穀、手工碾米、稻穀的「水分檢測」,稻草玩具編織,「米食體驗」吃米苔目、剉冰等等,相當有趣。
    汗水濕透了衣服、陽光曬黑了皮膚、泥巴弄髒了褲子,都市的小孩們認識了耕作方式,體驗了農夫的辛苦,向自然學習,更能懂得知福惜福,珍惜得之不易的農作物,更深刻體驗到-「流汗播種的,必歡笑收割」的道理!
來吧!來雙溪玩藝文
    這二年來發展假日學校及寒暑假的在地遊學夏令營,提供本地學子及北市親子到校玩藝術,享受雙溪國小在地文化藝術饗宴。我們從四個面向努力,使雙溪國小成為臺北市最具知名的「藝術亮點學校」。
1.  校園休閒化:得天獨厚的大自然環境,讓我們可以和大自然親近,夕陽西下親師生坐在校園觀景台,居高臨下遠眺台北盆地、淡水河、基隆河、觀音山、七星山等大自然美景時,個個心曠神怡。螢飛蝶舞的生態池是孩子戲水玩水的場域;古木參天的大樹是孩子談天說地的遊戲場;校園步道、上中下花園綠意盎然花團錦簇;美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。
2.  埸域藝術化:活潑亮麗的川堂彩繪牆吸引來訪的賓客;120公尺X 12公尺的山林冒險彩繪牆令人驚豔;長70公尺的風雨走廊主題教學牆讓藝術走入生活;生態池學生自繪的彩繪牆可愛又逗趣;馬賽克拼貼牆展現學生創意;藝術廊道展演提供學生多元展能舞台。
3.  藝文遊學化:校際交流、國際交流、假日遊學、冬夏令營隊,提供藍染、木作小畫框、石頭彩繪、面具設計、甜蜜小屋、布袋戲操演、小小劇場、創意料理、窯烤PIZZA、石頭彩繪、種子貼畫及樹葉拓印等藝文課程體驗活動。
4.  樂音滿雙溪:每年盛大辦理音樂會提供學生展演舞台,是全校師生最期待的時刻,因為全校師生全都會上台展現才藝。節目內容有校長親自指揮演出的教師節奏樂,有烏克麗麗與竹笛搭配演奏的歌謠組曲,也有布袋戲團後場演出的二胡民謠,直笛隊、木琴團的團隊演出,還有低年級小朋友們的唸謠-秀才秀才騎馬弄弄來...更是非常有童趣。當然,優美高雅的提琴聲,澎湃動人的鋼琴聲,天籟般的合唱聲...更是不絕餘耳。
懂得玩,成績也不遜色
    如果教育是一項「成人之美」的工程,那學校就要為每個孩子搭起可以揮灑的舞台,雙溪國小用心規劃孩子喜歡的課程或活動,把校園打造成超歡樂的冒險樂園,學生每天像在森林樂園裡玩耍,每個孩子會跑能跳敢冒險,勇於挑戰改變自我,引領孩子找到學習的熱情,引領出孩子學習的興趣,孩子的優勢智慧有效開展,孩子的潛能得以激發。
    但雙溪國小孩子的課業成績並不遜色,根據臺北市教育局每年對國民小學的基本學力測驗結果顯示,我們的語文成績、數學成績皆高於北市學生的平均值,小校小班的超低師生比,讓每一位老師有更多時間陪伴每一位孩子的學習,關注每個孩子的需求及表現。
用心經營,創造價值
     103年我們招待了國內外近45個參訪團體,約2400人次;我們接受平面及電子媒體達40多次的採訪報導,經由特色遊學,我們打造了學校品牌,學校聲譽日漸卓著。在分享交流中,我們更加堅定努力的方向;在服務回饋中,更策勵我們要不斷精進!
(一)擴大學生學習視野:藉由校際及國際交流,開闊學習場域,拓展學生學習視野
1.國際交流:新加坡花菲衛理小學、新加坡聖加俾爾小學、韓國青雲小學香港上水惠州小學、香港港大同學會小學…等國外學校至校遊學參訪,打響了「山林冒險學校」的品牌。
2.校際交流:台北市桃源、新生、富安國小、雨農、士東、吉林、北投、成德、古亭、士林等國小,私立復興中學、長安國中,雲林縣誠正國小、宜蘭縣東澳國小、花蓮縣秀林鄉文蘭國小等到校體驗學校特色,造就了「山林冒險的學習中心」。
(二)學校品牌建立,特色有效行銷
1.特色學校認證:103年教育部戶外探索標竿示範學校、103年臺北市教育111標竿學校、102~104年教育部營造空間美學與發展特色學校等皆獲認證通過。
2.媒體採訪錄影:民視”特色校園我最讚”節目、衛視中文台”冠軍任務"節目MOMO親子台”魔法小學堂”節目、公視”戶外探索教育”節目及中視「KusoFunFunFun!」,至校錄影製播1小時節目,免費為學校特色廣告行銷!
3.推廣研習:教師研習中心、臺北市教師環境教育研習、臺北市國中小校長迴游班、台北市國小校長環境教育研習、臺北市國小候用校長儲訓班…等到校觀學習,我們已成為學校創新經營的指標學校。
4.舉辦冬夏令營:每年度辦理10個梯次,網路報名,瞬間秒殺!受家長肯定可見一斑。
5.平面及電子媒體報導: 遠見雜誌專訪報導、中視新聞、中嘉新聞、國語日報、自由時報、聯合報、小優仕電子報…新聞傳播頻率高,學校特色遠揚名。
6.特色品牌建立:配合種稻活動,開放民眾體驗;家庭展能、藝術亮點學校及假日遊學,親子共學;節慶活動,經驗推廣,到校遊學團體及個人不斷。
(三)學校辦學績效獲肯定,學生數逐年增加
經營山林冒險特色學校卓然有成,受親師生及外界肯定,於是,102學年度起學生數不減反增,學生數不再直線下降,開始增加。
(四)學校社區一家親,發揮校園空間效益:學校社區化,社區學校化,引導社區發展,提供終身學習的場域,學校已成為社區學習中心。
(五)學生習得帶得走的能力:透過親身的體驗學習,學生習得一生受用的核心能力。
     在未來,基於「體驗是無可取代的學習方式」的教育理念,未來學校將結合親師生共力共願,以「學生體驗學習」為發展重點,繼續深化校本課程「冒險體驗」「生態探索」「巧手天工」「文創藝術」,推動「一生一專長」認證,關懷照護弱勢學生,期待在全體教職員工的努力下,充份活化校園每一空間,全力發展學校特色,創造差異價值,成為台北市學童體驗探索中心、全國假日遊學學校、校際國際參訪重點學校、童軍訓練中心、社區休閒學習運動中心。

    我們堅信教育沒有最好,只有更好,期望透過我們的努力,照顧好每一位孩子,促進學生多元展能,能讓我們的教育邁向多元、精緻、健康與卓越,培育能關懷、有榮譽、展活力、善創新的孩子,在洄瀾的校園看見愛與美、還有希望。

2015年2月28日 星期六

103學年度下學期學校日校長的話--「向自然學習 自然懂得珍惜」

親愛的家長、老師、孩子們大家好:

         現代人生活忙碌、營養偏頗、三餐不規律造成肥胖,生活習慣病的增加;為求快速、經濟與利益,導致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嚴重,飲食崩壞,越來越多的孩子只買自己喜歡吃的食物而不知飲食健康的重要,兒童的飲食教育,是健全身心及豐富人格不可或缺的基礎,必須從小養成。


      「一分耕耘一分收穫」已淪為口號,如今這個社會追求速成、追求不勞而獲,忘記生命基本價值,造成社會亂象,教育需從小紮根,讓孩子重新且更具體的認識農夫精神,可培養孩子正確的處世態度與價值觀念。

        因此,雙溪國小2年前開始推動食農教育課程,期待學生從「農育實作」課程,學習農夫的精神,認真踏實的做好每一件事,了解「一分耕耘一分收
」的道理,讓孩子體驗生命的「豐富」是來自知足感恩,培養出尊重土地與自然的態度與能力;從「均衡食育」課程,引發孩子關心食物、學習認識食物與生活的關聯,發現生活中食材的美好,體會飲食是生活美好的一部份,培養健康均衡的飲食觀,進而實現健康和有文化涵養的國民生活,建立豐裕有活力的社會。

       於是我們設計一系列的食農教育課程,融入現行語文﹅健康﹅社會﹅藝術與自然科學的教學中。開闢校園的閒置空地,成為孩童農耕的小田地,實際帶領孩童動手操持農務,並以協同教學方式協助老師教學,將一堂農事課成為多元化課程的展現,讓都市的孩子以友善環境的農耕方式,實際參與農事操作與學習,孩童們則從親自動手觸摸泥土,種下小菜苗的過程中,從農耕體驗中學習多元知識,了解環境﹅土地與食物的重要性,進而培養知足﹅惜福﹅感恩的態度,建立人與食物、人與土地的關係,了解自己吃的食物、培養選擇食材的能力,並且對農業生產者有更豐富、整體的認識。

        兩年前,教導主任吳欣儒向農糧署申請學童種稻的經費補助,向附近地主租一塊40多坪梯田,結合自然課和綜合課,推行種稻體驗課程,帶孩子走出教室。學童們當起小小農夫,下田整地、除草、插秧和割稻,邊玩邊學習。 

       
整個插秧活動規劃成插秧週,讓全校的小朋友都能參與。幼兒園及低年級在校園內的小田裡進行插秧體驗,中高年級則到山下的梯田進行田間觀察與插秧活動。沒有農藥與肥料,水梯田的復育讓各種水生植物與動物們有更友善的生存環境。小朋友們腳踩泥巴、手拿鋤頭、彎腰體驗農作,體驗「鋤禾日當午,汗滴禾下土」的辛勞,並與大地進行一場春天與自然的對話。
        
每年8月初是稻子成熟歡喜收割的好時刻,學校利用網路公佈「雙溪自然田」收割消息,除了雙溪國小的親子外,也開放讓學區外的臺北市民眾報名參加,報名非常踴躍,常常在很短時間就爆滿。炙熱的陽光下,小朋友、家長、老師、農友們紛紛捲起褲管下田割稻子,使用傳統的「摔桶」去穀、「手刮」去穀,小朋友個個都直喊手痠、好辛苦,才了解原來每天吃的飯是這樣來的。後來,老師搬出利用廢棄電扇自製的簡易「電動打穀機」,才加快打穀的速度。割稻後可以用稻草做草刀、草劍、稻草人,親子還能就近在溪旁戲水、抓魚,觀察外雙溪的生態,真是一舉多得。        
除了稻子收割活動,也有稻穀的「水分檢測」,利用儀器馬上就可以判斷稻穀是否曬乾了?最受小朋友喜愛的是「草刀製作」,利用稻草編織成一把玩具刀,大家都馬上玩了起來,大人都說這可是幾十年前最流行的DIY玩具呢!當然「米食體驗」更是重頭戲,滿身大汗後來碗冰涼的剉冰米苔目加仙草、米冰沙、愛玉…真是透心涼啊!
       

上學期末各年級的學生紛紛到菜園收成自己種植的白蘿蔔,菜園一下子熱鬧了起來,大家互相評比誰的白蘿蔔比較大?那一個年級的收成比較好?
       校長在菜園指導學生,如何將不用的白蘿蔔葉子回收利用製成堆肥,好讓菜園永遠有好的成長環境,提供給孩子們下學期種植新的物種,透過大自然的力量,化腐朽為神奇。      

  孩子們將白蘿蔔洗淨後,老師介紹刨刀的使用方法, 一再叮嚀使用的注意事項,再讓孩子們嘗試,個個孩子戰戰兢兢的去皮刨絲,學會當一個稱職的小廚師。接著,香菇泡軟,切丁;蝦米泡一下水;香腸切丁, 用半杯油起油鍋,炒熟香腸丁,加香菇及蝦米一起炒香。 加調味料和油蔥酥拌炒一下,再把蘿蔔絲倒入,慢慢翻炒均勻。在來粉加水調勻。見鍋中蘿蔔絲煮沸即熄火,把在來粉漿倒入,慢慢攪拌成均勻的黏糊狀,再倒進鋪好年糕紙的蒸鍋裡,並用鍋鏟抹平。    
孩子們合力將每一個蒸鍋拿到榕樹區,吳主任指導六年級搭建一個古早磚頭竈,竈上放上大鐵鍋,用學校平時綠美化收集的樹材拿來當柴火,彷彿回到了古早時代。 蒸好的蘿蔔糕可以趁熱用大匙挖來吃,軟綿甜美,不過最受歡迎的還是煎過的蘿蔔糕,整籠放涼後切片,用平底鍋煎到兩面金黃,外酥內軟,非常可口。       
老師指導學生從摘、洗、切到煮,自己動手,孩子們自製蘿蔔糕,從磨米漿開始、做灶、燒柴火蒸煮,體會飯菜得來不易。做好的蘿蔔糕,讓學生自己打電話給社區獨居老人,聯絡拜訪時間,親自將蘿蔔糕送給他們,老人家們都非常開心,回送許多禮物點心,「感恩送蘿蔔糕回饋活動」是雙溪國小食農推廣教育最感人、溫馨的部份。關懷長者,回饋社區,希望讓愛的種子在學生的心裡萌芽茁壯。

        3月初我們在學校的菜園指導小朋友種菜、種花、種雜糧,幼兒園及低年級小朋友種紅白蘿蔔及南瓜,三年級種小麥及大菁,四年級種A菜、大陸妺、小番茄、草莓,五年級種萵苣、青江菜、香菜、茄子,六年級種小黃瓜、絲瓜、胡瓜、百香果、葡萄,這些菜園串連成為充滿生機的綠色隧道,讓孩子可以輕易的認識各種的蔬菜及水果,孩子近身跟著田野教授學習,實際親手耕作,給孩子十二萬分的感恩體驗。



      為了加深及推廣食農教育,我們將原本閒置教室改為「食農教室」,裡面擺放許多「食農教育」的相關教具,介紹種植稻米的過程、農具、米食體驗的用具…等,並展示食農教育的教學成果。學校的李英俊組長是成長在金山梯田的農家子弟,為了推廣食農教育,發揮巧思自製許多器具:發明了有刻痕的木盒─方便稻穀去殼變成糙米;因木盒成本高,又和孩子們一起用塑膠罐和止滑墊製作出許多的小型脫殼器;又用舊風扇組裝成一台電動打穀機,方便學生操作與進行教學;並再用廢棄課桌與馬達設計出二代打穀機,讓打穀的速度更快!在食農教室,處處充滿了驚奇,來訪的新加坡花非衛理小學、新加坡瑪麗蒙小學、韓國青雲小學、宜蘭東澳國小、雲林誠正國小、家長會團體、校長協會…等國內外團體都驚呼連連,大家一起參與、一起體驗,有這樣的機會學習教室外的課程,都直呼此行非常有價值。

         汗水濕透了衣服、陽光曬黑了皮膚、泥巴弄髒了褲子,都市的小孩們認識了耕作方式,體驗了農夫的辛苦,向自然學習,更能懂得知福惜福,珍惜得之不易的農作物,更深刻體驗到-「流汗播種的,必歡笑收割」的道理!感恩一起來幫忙的老師、家長、校友、小朋友們,感謝你們願意在烈日下,與我們共同來成就一場別具教育意義的活動。

        光著腳踩泥土,就能感受土地的溫情;親自彎腰插秧,就會發現每粒米都得來不易;除草、種菜、施肥、拔菜、到自己炒一盤菜,透過身體力行農務,打開五感知覺,並重新認識正確的健康飲食,從甚麼都不會,到學會尊重自然,學會愛惜食物,學會均衡飲食,學會農夫堅毅的心…這些珍貴的學習體驗,都是學校課本裡找不到的,讓我們一起在雙溪國小啟動「向自然學習,珍惜萬物」的另類課程吧!


敬祝 
         家庭幸福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

校長 張 文 壽 敬上